文/常东岳
接到通知,下周参加律协组织的实习律师面试考核。纵使早已经知道了大概的考核时间,还是会有点小小的兴奋。从15年元旦辞职到今天,已经快两年了,为了熬过两年回避期拿到律师执业证,等待的时间确实够久了。从某种程度来说,从实习到拿证这个过程因为两年回避期的增幅,个中煎熬程度远超过了当初考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这种滋味,就如走在一路荆棘的小道,很痛苦,又有期待。
在律所一年多工作下来,深刻的发现律师的光鲜更多是律师群体性自我形象打造的结果,实际上,律师的生活状态即使算不上“苦逼”,也离“苦逼”不远。我在杭州实习,就以我了解的杭州处在不同阶段的律师为例吧!
苦逼的律师助理
杭州各大大小小的律所都会招已经毕业尚未通过司法考试的法科生或者尚未毕业过或未过司法考试的法科生作为律师助理,这批人到所里后跑腿打杂居多,有含金量的实质性内容很少能接触到,即使偶有接触也多是浅尝辄止,很难得到系统有效的锻炼。至于收入,两千元一个月应该是中等偏上的收入标准了,大多数都拿不到这么多。这样的收入,能过什么样子的生活,可以自行脑补。
尴尬的实习律师
比律师助理略好的应该是实习律师了。其实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中都不乏有能人异士,在起步时候就能一飞冲天拿到很高的薪酬待遇,但是这种能人异士大都有超出常人的资源带来案源进而转换成收入,他们的薪酬更多是自己的案源所得,不适宜作为整个行业的参照。实习律师的收入也是低的,杭州各大律所,除非确定申请实习的律师能够带给律所很大价值很多创收,否则应该是没有能够开到起薪六千以上的薪酬。大多数律所给出的薪酬待遇都集中在2500-4000元这个区间。我自法院辞职以后也一直是实习律师,也一度为自己当初选择跑到杭州而不是在原任职法院当地实习以致于完全弃置了自己的资源而小有遗憾。不过,有舍有得,相比而言,保持自己在原来单位原来城市的口碑和声誉更为重要。我还算是幸运的,到杭州后遇到的宓主任和何主任两位指导老师,都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发挥才华的空间,也给了我超过大多数实习律师收入的薪酬,让我能够安稳的渡过回避期和实习期。这一年多下来,更是感概多亏了在老东家近五年的历练和成长,否则也难有如今的从容。
从法检辞职申请律师实习的群体算是实习律师中的特殊群体。对法检辞职的朋友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从辞职开始计算的两年全国范围回避了。实习律师本来就是一路荆棘,对这个群体而言,从公堂到律所带来的身份转换以及身份转换中遇到的各种规矩,会加大心理适应的难度。相比国浩商律师往法官转型享受到的待遇,我们这个群体唯有感叹:叛逃和被招安果然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待遇。
外表光鲜内里辛苦的执业律师
圈子里有很多做了很多年收入一直徘徊在十万上下没有起色的律师朋友,十万固然听起来也不算少,但是和吃了上顿没下顿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案子在哪里下一笔收入在哪里的焦虑以及永远不加班因为永远没有下班的忙碌相比,其实真的不算多,更不要说各种专属于律师的人际关系维系支出了。至于能有几百上千万高收入的律师,都绝对是律师中的精英,他们即使不做律师也一样能够成为高收入群体。当然,不管收入高低,大多数律师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忙,忙的几乎没有自我调适的时间,除了做业务就是开拓业务,每天华衣革履的背后是各种疲惫不堪,事务繁杂。见多了各阶层的律师,每每感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内里长满了虱子”用在律师身上,最是恰当。
最易被抵触的律师收费
律师收费问题是个很纠结的问题,因为法律知识的不对等和享有资源的不对等,律师的收费往往会被质疑,会被认为律师起到的作用与所收费用不匹配。尤其在咨询收费方面,律师作为社会人,又活在我们这样的人情社会中,随时会有亲朋同学找到咨询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收费咨询会伤了感情,不收费咨询又会因为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应对咨询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若是遇到自己平时并不特别熟悉的领域,还得搭上大量的资料搜集和临时学习的时间,劳心费神不提,还有可能因为回答的不能让咨询人满意而被认定为水平不够,坏了自己口碑。这些问题,对尚未成名的律师尤其严重,且很难破解。
律师圈子有三年入门五年入行之说,比其他行业尤为明显的二八定律更是让这个行业的入行门槛高了很多。每年都会有律师坚持不下去或者自觉不适合做律师而转型做法务甚至直接改行不再从事法律,也每年都有大量的眼睛冒着小星星期待未来的法律人涌入律师行业来追逐梦想。律师职业,唯有自己经历了才能体会个中冷暖个中甘苦。经历了两年的磨砺,于我而言,虽有一路荆棘,却是更爱着这个职业能够带来的精神层面的自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现实可能性,也更是坚信:终能见得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