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推荐

2014年度中国律所创收报告

时间:2015-09-30


2014年度中国律所创收报告(权威)


作者 | Yun Kriegler

编译 | 张恺茵

译文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这是中国律所首次按照创收的多少进行的排名,显然,在过去几年大多数中国精英律所的收入均发生了显著的提升。



中国股票市场8月份的那次崩盘,创造了2007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宛如一次冲击波,给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国际律所来说,在自己本国国内做业务和发展律所无须胆怯,但近来的确实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被热议的潜在经济低迷深表担忧。与国际律所不同的是,中国那些最具影响力的律所面对这些骚动却泰然处之。经历了过去十年的重大市场变动,这些律所已经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不再轻易受市场变动的影响。


环球律师事务所(GlobalLaw Office)北京分所的管理合伙人刘劲容律师表示:“在短期来说,国内IPO速度将会减缓,这在年底之前将会引起一些连锁反应,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很有可能会减少,在海外上市后决定回归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国公司数量也会减少。"“自从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已经经历了好几次市场的起起落落,对于未来严峻的环境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对于法律服务市场而言,不会再有太多的冲击。”刘劲容认为本次的市场终极对环球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的自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环球律师事务所在2014年总收入增长了39%,增长速度位居中国所有律所中第六位。


通常来说,很多律所抱有和和刘劲容相似的看法,都不是很担心上证综合指数的下跌。但进一步挖掘就会发现,正如英国《The Lawyer》杂志第二届中国精英报告指出,行业的领导者们都知道他们还有很多工作和重要的决定要做,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律所处于有利的地位,并且在中国的“新常态”中取得成功。“新常态”一词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用来形容中国缓慢但更持续发展的经济。


2015中国精英律所30强(按创收排名)

排名

律所

1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2

金杜(中国)律师事务所

3

中伦律师事务所

4

君合律师事务所

5

国浩律师事务所

6

盈科律师事务所

7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8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9

方达律师事务所

10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11

康达律师事务所

12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

13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14

中银律师事务所

15

环球律师事务所

16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17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18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

19

通商律师事务所

20

君泽君律师事务所

21

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

22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23

汉坤律师事务所

24

观韬律师事务所

25

炜衡律师事务所

26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

27

协力律师事务所

28

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29

海问律师事务所

30

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

日益增长的透明度

通过收益的多少来对中国经营律所进行排名,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尽管英国《The Lawyer》杂志致力于为“ Asia Pacific 150”(这是第一份关于前100所独立的亚洲太平洋公司,和前50所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经营的全球公司的全面研究报告)和中国精英律所报告收集律所的收入和利润的数据,但是一些律所仍然是拒绝透露公司的财务状况。


尽管各所的利润数据仍然被严格保密,但是今年的调查显示出有透明化的迹象,在被调查的50家律所中,只有10%的律所没有提供准确收入数据。而这5家律所中好几间愿意提供大概的估计收入数据,因此本次2015中国精英律所报告就能够通过两大重要的指标——律所总收入和律师人均创收,衡量各所的优势、业绩和市场地位,筛选出中国前30所最大的律师事务所。


律所财务状况的进一步透明化,预示了中国法律行业的变得越来越成熟。各律所不仅公开他们的收入数据,而且更加关注他们的实践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注重完善管理制度。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具有商业头脑的客户对律所业务理解的思维转变。就像30强的律所中的一位管理合伙人指出:“律所在招标工作的时候,客户会更频繁地询问律所收入和其他财务数据的情况。”


今年选出的30强律所在2014年底前一共招收了18,938名律师,共创收158亿人民币(16英镑)的收入。而根据北京律师协会的数据,2013年北京一共有1,800间律所和23,776名律师,而在那一年他们创造的收入是980万人民币,比30强律所在2014年创造的收入少了38%。

虽然如此,30强律所的158亿元(约16亿英镑)仍远低于英国四所“魔术圈”(Magic Circle)律师事务所在2013-2014年财政年度创造的19亿英镑。


2013年全国平均律师的人均创收是200,000元,其中同年北京平均律师人均创收是410,000元,而中国30强律所在2014年律师的人均创收则是833,000元,是北京的2倍、全国的4倍。

2015中国精英律所30强(按律师人均创收排名)

排名

律所

1

天同律师事务所

2

中伦律师事务所

3

方达律师事务所

4

君合律师事务所

5

汉坤律师事务所

6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7

汇仲律师事务所

8

金杜(中国)律师事务所

9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10

通商律师事务所

11

北京国枫凯文律师事务所

12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13

海问律师事务所

14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15

环球律师事务所

16

嘉源律师事务所

17

世泽律师事务所

18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9

国浩律师事务所

20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21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

22

君泽君律师事务所

23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24

协力律师事务所

25

安杰律师事务所

26

高鹏律师事务所

27

康达律师事务所

28

大成律师事务所

29

观韬律师事务所

30

中豪律师事务

大成律师事务所(Dacheng)作为中国最大律所之一,拥有3,113名律师和45个办事机构,被认为是拥有全国最高的年营业额的律所,在2014年创造了22.5亿元的收入,并且成功和德同国际律师事务所(Dentons)合并,可是在平均人均创收的排名上却只排在第28名。


盈科律师事务所(Yingke)作为全国职工人数最多的律所,在2014年收入9亿人民币,在全国总收入的排名上排名第6,而在人均创收的排名上却几乎接近倒数。


相反,天同律师事务所(Tiantong & Partners),虽然是一间只有一个办公地点的北京精品律所,只专注于高端商业纠纷,但在人均创收排名名列首位。包括7个合伙人,天同律所总共也就19名律师,在2014总收入为6千万人民币,人均创收成为最高的316万人民币。而中伦律师事务所(Zhong Lun)紧随其后,以人均创收230万元位居第二。


几乎所有前30的律师事务所都公布了2014年律所总收入的增长,除了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Grandway)的总收入下跌了28%,很大部分原因是2014年一支百人的律师团队跳槽到中伦律所去了。尽管收入减少,但国枫律所的管理合伙人张利国却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受邀参加调查的律所当中,汉坤(北京)律师事务所(Han Kun)的收入的增幅最大——2014年汉坤的总收入达到了2亿元,增幅达到了78%。泰和泰(成都)律师事务所(Tahota)紧随其后,和去年相比上升了50%。至于在“红圈”(Red Circle)律所当中,中伦排名首位,从2013年的10.3亿元上升到14.7亿元,增值达到43%。前十所总收入增长最快的律所中的平均收入增长率竟达到25%,在全球的法律市场上,这种速度是十分罕见的。


中国律所5强(按照律师人数)

排名

律所

律师人数

合伙人人数

创收(人民币)

1

盈科

3,257

1,046

9亿

2

大成

3,112

1,156

22.5亿

3

金杜

1,104

248

21亿

4

北京德恒

1,004

300

8.3亿

5

锦天城

1,002

289

8.9

中国律所5强(按照创收)

排名

律所

2014年创收(人民币)

律师人均收入(人民币)

合伙人人均创收(人民币)

1

大成

22.5亿

72.3

195

2

金杜(中国)

18亿

163

766

3

中伦

14.7亿

229.7

519

4

君合

10亿

186.2

629

5

国浩

9.8亿

97.8

417

中国律所5强(按照律师人均收入)

排名

律所

律师人数

合伙人人数

创收(人民币)

1

天同

19

7

6000

2

中伦

640

283

14.7亿

3

方达

330

60

6.3亿

4

君合

537

159

10亿

5

汉坤

110

24

2

营业额的差距

在所有提供了年营业额数据的律所中,大约1/3的律所表示收集这些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律所的实际业绩。其中两个主要的原因是不断变化的税收规则和放松管理的律所办事机构。很多律所还会提供两组数据,一是实际收入,二是税收收入;两者的差距甚至可能达到40%。


驻北京的一间律所的经营合伙人表示:“增值税取代了营业税,从固定的税率变成基于自我审计的财务状况报告决定交税数额,中国像这样好几次的税收改革正在给律所的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税收效率,有时候律所会通过合法的方式做出调整。但副作用就是,财务状况报告里公布的律所官方收入数据可能会比实际收入更低。”他补充说:“这种情况对于大的国企来说更是无利的。因为每家律所都存在稍有差异的税收制度,因此每间律所也会相应采取不同的会计操作方式。“


造成这样的罪魁祸首很大程度上是缺少统一的会计标准、税收规则还有国家层面制定的管理法律行业的行为守则。但中伦律所的管理委员会成员乔文骏律师却指出了更为根本性的原因。他说:”中国法律服务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但律所的法律地位仍然是一个让人很尴尬的问题。”他解释道,律所现在是不能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SAIC)注册成为企业的。中国主要的监管机构是为商业服务,因此不能作为法人去获得企业的执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律所常常被分类到“个人独资企业”(individually-owned)或者个体工商户。而今天,司法部仍然是中国律所最主要的监督机构。


乔文骏指出:“律所不被承认为企业,使得和其他专业服务行业的公司相比,比如说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要更为艰难。就连办理一些非常基本的商业活动,比如开立银行账户、申请贷款、开设海外分支机构或者是设立其他咨询子公司,也是困难重重。”“就像是一个人拿了出生证却不能办理身份证一样。”他继续补充解释道。“直到有一天出现了根本而又迫切的问题,中国法律的业务会继续国际渐行渐远,律所会渐渐失去积极性,或者律所只能采取一种实质意义上的企业治理结构,又或者律所直接充当企业的角色。”


前所未有的增长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但法律服务的需求却从未有过如此深度、如此广度的迅速扩张。国家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加上政府想依靠民营企业和国内消费增长从而平衡国家经济的决心,都助长了这种需求的扩张。


今年的报告也证实了,那些领先的中国精英律所全面受益于日益增长的需求。尽管30强律所里还有一家律所没有获得大幅度增长,但是如前文所说,前10所增长最快的律所的平均增长率也高达25%。在“红圈”律所中,中伦以43%的收入增长率排在首位,总收入从10.3亿上升到14.7亿人民币。中伦营业额的飙升,也得益于从国枫招揽的大型律师团队和在重庆和青岛新设立的办事机构的开张。但中伦的经营合伙人吴鹏律师却认为,2014年是律所拥有重大突破的一年。


在过去十年里,2014年是中伦增长最快的一年。团队创收超过2千万人民币,比往年翻了几翻,成为律所历史上最高收入,于是也被称为“超级造雨大师”(SuperRainmaker)。(详情参见2015年中国精英律所报告)方达(Fangda)、天元(Tian Yuan)和立方(Lifang & Partners)在律师人数和律所收入方面都出类拔萃。方达北京分所更是花重金聘请了来自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的中国反垄断的领头人Michael Han。


除了为探索新的收入来源而开拓反垄断、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税收等新兴业务领域外,很多律所的发展更得益于在资本市场所能寻求的新机会,这同样也是很多30强中国律所的实践基石。中国新兴的场外交易(OTC)股票市场也涌现了大量新机遇,人们称为“新三板”。2014年,1,232间中小型企业(SMEs)在新三板上市,其中有279家律所。作为在融资交易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国浩律师事务所(Grandall)对场外交易提供咨询达到77次,在国内同行中最多。而在2015年上半年,大成律所完成了81次的咨询,成为市场上最活跃的顾问律所。


尽管在场外交易咨询方面的利润低于企业事务,但这的确是另一种收入来源和新客户的吸收方式,特别是对于总部在北京和上海的、分所在各地的律所而言,同时也包括本地律所。


除了资本市场,并购交易也仍然是30强律所的主要业务。根据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提供的2014年交易数据,那些在律师人均创收排名前列的律所正是最活跃的并购交易法律顾问。方达完成了72项并购交易顾问,排在榜首。中伦紧随其后,完成56项。国浩以52项交易的完成量排名第三。若按总交易额排名,嘉源(北京)律师事务所(Jia Yuan)完成28项,交易总额高达668亿美元(约437亿英镑)独占鳌头,海问律师事务所(Haiwen & Partners)和方达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位。


在这些排行榜上,中国律所已经完胜外国的竞争对手。作为最高端的顾问律所,英国富而德律所在中国并购交易上也只完成了14次交易顾问,交易总额达到500亿美元。


2014年其中一次最大型的中国相关并购交易是国有石油公司和天然气巨头中石化的并购,这次交易向由25名中外投资者组成的大型投资集团出售了其在国内零售业务中共175亿美元的股份。其零售股中包括了批发业务、超过30,000个加油站、23,000间便利店和成品油管道和存储设施。


如此大规模的交易,是由于国家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而导致的,这种私有化被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海问(北京)律所作为这次中石化并购的主要顾问,在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结构化的全过程、对投资者的招标、与潜在投资者的谈判、甚至是起草和执行所有相关文件。而锦天城律师事务所(AllBright)、方达律所和天元律所则是作为投资者的顾问团队。

合伙人结构的改变

中国顶尖律所一直致力于构建实务领域、扩大全国业务覆盖率。大部分律所已经实现了这些目标,而有些通过补强收购和兼并正迅速发展起来。


在这些精英律所中,一个明显的倾向是强调合伙人关系结构的合理化和盈利能力的增加。其中一些律所,比如君合律师事务所(Jun He)和海问,选择改革内部合伙人的薪酬结构;而另一些律所,像中伦律所和环球律所,则在管理合伙人业绩方面给予更多的优先权。


对于成立于1989年君合律所来说,近期的改革是其最主要的内部改革。今年年初,君合开始尝试运行一种经改进的同步系统(lockstep system),为期三年。而之前,它运行的是一个单纯的奖罚分明的薪酬制度。作为君合律所的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Warren Hua表示君合在改革之前有过很长一段咨询期,并且听取了很多国际同行的建议和意见,包括参考司力达律师事务所(Slaughters and May)和孖士打律师行(Mayer Brown)的管理制度,从而设计出新的管理系统。


相比之下,海问律所自从2009年就已经开始率先使用一种纯西方的同步结构(lockstep structure)。通过引入以绩效为基础的结构元素,海问律所近期转换使用了一种优化后的同步结构。尽管资历仍然是一项评判指标,但相对公平的体制下,合伙人的个人业绩也会影响他们的升迁和贬谪。


同样是海问律所的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刘速律师强调,今年初所作出的调整是为了鼓励和留住杰出的年轻合伙人,并且为了能吸引更广大范围的人才。刘速表示:“纯粹的同步结构确有它优势的地方,比如说在合伙人之间发挥协同作用,确保全律所的一致性和高质量。但我们仍然需要去适用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维持我们的领先地位。”刘速还提到:“我们律所去年的利润是上涨的。我们要求我们的律师和合伙人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内继续磨练和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所以他们能够增加收费标准以对抗激烈的竞争。”“在中国,因为租金和工资不断上升,经营一家顶级律所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以提高每一次交易和项目的价格和实践效率,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我们的利润水平。”刘速说。


合并整合

对于大型国内律所和一些想要挤进前30强的律所来说,2014年只是是业务地域扩张的一年,因为合并整合仍是国内法律市场的一个关键特征。


北京著名几次的合并,包括在2014年8月天达律师事务所(East& Associates)和共和律师事务所(Concord & Partners)合并成为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East & Concord Partners)。合并后的律所在四个办公地点一共拥有220名律师和63名合伙人,截止至统计时总收入为1.4亿人民币。合并后的律所的经营合伙人之一李大进把这一次合并成为“两间明智而互补的律所的联姻”。


李大进说:“合并后的公司能够围绕客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且在团队构成上能获得纵向和横向上的多样性,这正是传统公司所缺乏的。”


李大进希望能够带领新兴律所挤进顶级的排名榜,他说:“来自合并双方的客户都会从中受益,另一方面扩大的合伙人团队也增加了我们对抗自愿交易市场的风险的能力,也能够在不断加剧的竞争中做得更好。”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天驰律师事务所(Tianchi)和君泰律师事务所(Juntai)的合并,合并后有400名员工和9个办公地点。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合并发展的例子是2014年初的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Boss & Young andJoinway)。

除了同一个城市的两间律所的合并之外,地区性律所也能通过加入全国性律所的网络系统实现合并。


在2013年拥有1,000名律师和15个办公室的国浩律所,在过去一年又新开设了两个国内办公室,都通过与现有的本地网络实现了合并。在重庆的一间律所通过吸收重庆本地天之合律师事务所(Tianzhihe)和上海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Haworth & Lexon)在重庆的分公司,从而设立了当地的一个办事机构。


国浩律所的管理合伙人管建军律师说:“我们的目标战略是中国的每一个重要城市和海外的一些重要地点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网络。”以重庆的办事机构为例子,管建军认为在成都之后建立第二个很有必要,因为重庆是一个省级市场,考虑到距离和不同的市场需求,重庆都无法完全服务于成都。管建军还补充道:“全国性的律所能够为北京和上海以外的律所提供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平台。通过加入网络,国家级律所能够发挥来自上百位合伙人的资源和知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云知队  由天册律所合伙人、浙江省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4-)杭州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2015-2023) 罗云律师 领衔组建,专注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紧密协助的高效团队。 如需了解 云知队 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


云知队  微信公众号 自2013年11月开办以来,目前已有超万名知识产权人关注。

                云知队  二维码                 

上一篇:360总法律顾问傅彤谈诉讼

下一篇:2014,浙江律所哪家强?